🎥 娛樂資訊站

《白色強人2》口碑翻車?有關港劇的三個關鍵疑問,是時候解開了!

港劇王牌,也許正在面臨一場重大考驗。
一直以來,TVB職業劇,被稱為華語劇之光。專業、好看、深刻。
拍什麼行業,都能拍得讓人心生向往。而其中最強的三架職業劇馬車,則是警匪、律政、醫療劇。
近兩年,TVB警匪劇口碑參差不齊,律政劇鮮有新作,醫療劇,站上了港劇口碑金字塔頂。
而王牌中的王牌,無疑是它——《白色強人》。

第一部推出,劇集設定新穎,情節高能,郭晉安飾演的YT成為近年華語劇少見的正邪難辨的魅力男主,看得人欲罷不能。
續集迅速上馬,陣容加碼。第一部號稱兩視帝兩視后,第二部加入陳豪、胡定欣,變成三視帝兩視后。

無疑,《白色強人2》,暗含著TVB的野心,而劇集在內地視訊網站播出后,一開場,也確實贏得網民好評一片。

然而,進入劇情中段,從唐詩詠飾演的蘇怡流產、和唐明分手開始,劇集的口碑,卻似乎有明顯下滑的趨勢,

唐明和YT聯手上演碟中諜,終于對葉晴完成反擊,又再度引發劇情過于套路的質疑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白色強人2》還有一個身份:新港劇。在《白色強人》大獲成功后,內地網站加入,與TVB聯合開發了該劇續集,在保障了續集資金成本的同時,也提出了建議:加大第一部主角之間隱而不彰的感情線。
第二部中,觀眾確實看到了唐明、蘇怡和葉晴之間的三角戀劇情。但劇集的熱度并未大幅提升,口碑卻下滑,加強感情線帶來的,是得是失呢?

《白色強人2》還有口碑回升的機會,但TVB職業劇的挑戰卻正在到來,合拍劇帶來的港劇嬗變,更非一日之寒。
有關港劇的三個關鍵疑問,或許是時候解開了。
1、 TVB職業劇,到底還能不能打? 《白色強人2》的熱評中,有網友寫道:「從妙手仁心、on call36再到白色強人,還是那句話:‘妳可以永遠相信TVB的職業劇’。」
的確,真正將港味在70、80后觀眾中定味的,正是90年代港劇的那一撥經典職業劇。
當年職業劇作為TVB殺手锏,涵蓋了醫療、廚師、警察、律師、消防員、白領、地產商……等多種職業。律政劇《壹號皇庭》、警匪劇《陀槍師姐》《鑒證實錄》、醫療劇《妙手仁心》。

港味常變,但港劇有些東西永遠不會變。比如獨特的職業劇味道。
直到現在,職業劇仍舊是他們的強項。
港產職業劇好看,首先是專業感強、不尷尬、敘事流暢、劇情充實節奏緊湊。
這種類型劇傳統其實是埋在港劇血液中,一代代港劇創作人,代代相傳。
如今國劇時常以節奏快為宣傳賣點,那我們看一看1997年推出的《鑒證實錄》的節奏有多快呢?

就說最后一集,短短45分鐘,聶醫生要以身作餌抓犯人,過程還一波三折改變了計劃,犯人承認了罪行,罪案線搞定了男女主也分手了,男主到機場追愛人……如此高密度的劇情,弄出個八集大結局再撐一周完全不是問題。
但港劇是很實在的,一集就給完了。

到了2022年,《白色強人2》第一集就有兩場大手術,胡定欣、陳豪的新角色都出場了,順便交代了上一部大結局留下的懸念。

對于多數內地醫療劇來說,這是無法想象的敘事效率。不是做不到,而是沒必要,能多水幾集多賣幾集有什麼不好呢?
但港劇敢這麼做就會被觀眾罵到翻不了身,因為觀眾默認了TVB職業劇是不會給劇情注水的。
快,還不能影響故事的復雜性和精彩程度。
《星空下的仁醫》是2011年的最佳港劇,除了大量接近真實的手術場景,還讓觀眾了解醫生的日常工作,完成了對醫生的「去神化」刻畫,又向觀眾展示了香港醫療系統內部的騰挪輾轉,以及個體的進退抉擇。最后再從個人出發,反思整個醫療系統,格局大開。

這種人無我有的類型劇手藝,依然是港劇的看家本領。不會因為一部兩部劇集的口碑起落而改變。
2、 新港劇,到底怎麼走到今天? 《白色強人2》是新港劇,而新港劇,不僅是內地平台和TVB、邵氏、寰亞等港劇片方合力打造的新招牌,同時代表著港劇創作者融入內地市場,經過數年的磨合、蛻變后,走出的一條為港劇續命之路。
以2014年,《使徒行者》在內地平台大火,以超過15億的播放量成為當年度最火爆的劇集之一,并成為港劇在內地第一部的「10億」俱樂部成員為標志,這一年,內地流媒體平台強勢崛起后,港劇從此開始大規模、系統性地北上。
2017年開始,《使徒行者2》《盲俠大律師》《再創世紀》等一系列合拍港劇進入內地影視市場,這一年也被稱作是「新港劇元年」。

這些新港劇或蛻變于具有廣泛粉絲基礎的經典IP,或誕生自港劇成熟的類型定位如警匪劇、宮斗劇,經過改良后,逐漸發展成為觀眾口中的「新港劇」。
而結果則是有得有失。
視訊網站與TVB合拍的新港劇,以經典IP延伸為主,《溏心風暴3》《使徒行者》系列、《宮心計2》陸續推出市場,這些作品普遍取得了不錯的流量,例如梅小青擔任總監制,馬浚偉、馬國明、胡定欣等主演的《宮心計2》拿下了30億的播放量。但續集口碑普遍不突出,話題熱度也平平,更多是在消耗前作口碑。
邵氏最出名的作品則是脫胎于TVB劇的《飛虎》系列,相比TVB與內地的合作,邵氏一方面會延用苗僑偉、黃宗澤、吳卓羲等熟面孔,同時也會邀請內地知名度較高的演員出演,《飛虎》系列也是新港劇中目前為止推出續集最多的IP,但劇集口碑并不穩定。

寰亞傳媒則主要打造的是原創劇,例如張智霖、薛凱琪、梁漢文等一眾老港片港劇演員主演的《蝕日風暴》,風格雖然延續了港產警匪劇,但故事內容突破了以往港式警匪劇的套路,有了多重反轉,拍攝跨中國、匈牙利、馬來西亞三國,電影級別的畫面質感和視覺效果不俗,一度拿到了7.6的評分。該劇的總監制,則是港劇迷非常熟悉的前TVB制作部副總經理梁家樹。

這位王牌監制在今年初繼續為寰亞打造的《家族榮耀》,重拾了當年他在TVB參與打造的《創世紀》等家族三部曲的風格,再現港式家族劇,

幫熊黛林創造了笨蛋美人的新成功角色,還反向輸出無線翡翠台,收視率不俗。

除了這三大主要新港劇制作方,還有許多新的制作方也會參與到新港劇的打造中。
例如劉德華監制、吳鎮宇、張孝全等領銜主演的《東方華爾街》,王晶打造的的《冒險王衛斯理》系列等等。

英皇和內地視訊網站打造的《女法醫JD》則是集合了鐘欣桐、蔡卓妍等多位英皇明星的法醫劇。

在不同創作人和內地視訊網站的磨合中,新港劇已經逐漸度過磨合期,展現出創作的新方向和新面貌,沉淀出「新港味」。
總體來說,新港劇的「新港味」中,依然保持著傳統的「港味」。例如港劇對香港各行業的呈現、強烈的本土生活氣息,以及港劇快節奏、強劇情、多反轉的劇情特點,觀眾熟悉的香港演員,等等。
成功的新港劇,一定是因為在觀眾看來,劇集「對味」了。
但變化也是必然的。
從最開始的警匪系列作品《飛虎之潛行極戰》《使徒行者2》,到如今的醫療劇《白色強人2》,再到接下來的《法證先鋒5》《破毒強人》《廉政狙擊》《超能使者》《隱門》等多類型全面出擊,經過好幾年的反復是錯,港劇的港味,正在逐漸蛻變為:更大、更強、更國際化,同時也流失了一部分最傳統的港味作為改良的代價。

新港劇變與守之間,一些新的問題也涌現出來,例如丟失了傳統的港味。
例如影后惠英紅、視帝王浩信聯手的《刑偵日記》在過度追求懸疑反轉之下,創作過度美劇風,結果在港遭遇了收視寒流。

另一個新港劇的發展困境則是,在堅持成名港星組合的模式下,新人脫穎而出的幾率實際上更小了,在《白色強人2》《家族榮耀》《飛虎》系列等作品中,挑大梁的依然是張智霖、郭晉安、苗僑偉、楊茜堯等十幾年前的港劇黃金陣容。
新港劇帶來的當然是港劇融合帶來的新希望,但如何留住港味,依然是新港劇最大的挑戰。
3、 港劇,到底有沒有未來? 面對港劇沉浮帶來的挑戰,TVB當然不會毫無反應。
從2016年開始,一系列收視口碑逆襲的新類型TVB劇接連推出:《EU超時任務》是科幻穿越+警匪愛情,《降魔的》《金宵大廈》,是以奇幻故事反映香港當下的社會現實,《盲俠》是律政+傳統武俠人物,《十八年后的終極告白》是懸疑+人性。

隨著新類型崛起的是一批新的港劇當紅創作人,從他們橫空出世開始,就徹底顛覆了港劇傳統的拍攝和敘事手法。
其中的代表人物林肯監制的12集《香港愛情故事》一上來就讓老港劇迷十分不適應:現在的港劇都這麼講究畫面構圖的麼?為什麼這部劇,和過去所有港劇港影的風格完全不同?為什麼劇集如此聚焦香港年輕人的生活?

該劇最終拿下了8.6分,打分人物超過兩萬。
總有人說港劇頹靡,我反倒認為港劇從來沒死過,而且一直在奮力生產最符合當時時代的港味產品。
港劇是香港之子,香港在變,港劇和港味當然也在變。
但港劇不是只剩職場劇,隨波逐浪之下,新一屆港劇的故事深度已經有了巨大進展。新港劇帶動港劇變化的同時,本港港劇也在發生巨變,相對新港劇的更大、更類型化、更國際化,本港港劇則日益從小眾、冷門題材中走出一條「小」的路子。
《降魔的》和《金宵大廈》都是以奇幻寫人間故事,呈現社會現實,風格上則更加不拘一格,完全跳出了傳統港劇的窠臼。

正是這兩部置景簡陋、特效五毛的都市奇幻劇,都創造了不俗的本港熱度和收視,也都推出了續集。
《降魔的2》收視還不錯,可惜《金宵大廈2》的口碑和收視都未盡人意。

今日的港劇,也不止是TVB劇。
2016年成立的ViuTV一直定位于年輕人群體,除了大獲成功的林保怡主演的《嘆息橋》,近年打造的《二月二十九》系列,是港劇近年稍有的科幻愛情劇,無論敘事、影像都完全突破港劇風格,主演陣容也以新人為主。

這些劇集普遍投資不大,主要由新人擔綱,風格多半采用過往港劇少有的科幻、青春風格,故事則更貼合當下本港新一代觀眾的口味。
相比之下,新港劇則會更傾向于面熟的演員、快節奏強劇情等一系列被過往成功驗證過的成功套路,格局和制作規模也都更大。
正是在新港劇和本港港劇的不同風格取向下,港劇這個傳統類型,也在高速裂變出前所未見的面貌、風格。
無論是新港劇還是本港制作的港劇,都帶著港劇一種老派的迷人,因為港劇的那些演員,就帶著一種老派的專業。

就說TVB三屆視帝黎耀祥,55歲那年拍《殺手》,需要露腹肌,展示身手,內地流量明星的粉絲們都知道利用道具、替身和借位完全可以解決,但黎耀祥的辦法就是硬練出一身肌肉。
《殺手》從頭打到尾沒辦法就算了,《拳王》里有一段幾分鐘的回憶鏡頭,又需要露肌肉,黎耀祥的辦法還是一樣。就是苦練。
這種老派的態度背后,可以說是港劇演員不懂變通,應付一下就過去了,一把年紀何必呢?
但這背后的內核,卻是對純正「港味」最忠誠的復刻,這些人都是 港片港劇從巔峰下落的親歷者,但有些東西,是一輩子不能丟掉的東西。
那就是港劇演員的專業。
港劇當然已非昨日的港劇。
這麼多年過去,一個個故事,平凡的、傳奇的、喧鬧的、安靜的,奇幻的,世俗的,從港劇中不斷誕生出來,成為一代代人的回憶。看完繼續開工。

變化終究到來了,困難是客觀的,但港劇逆勢生長的這些年,反而讓更多人看見了港劇依然光明的未來。
信心比黃金更重要。但僅有信心是不夠的,如何不斷迎接變化通往未來?答案是,讓港劇從容地走進變化的暴風雨。
《白色強人2》后,TVB還有陳展鵬主演的科幻動作劇《超能使者》、懸疑劇《隱門》, 有視帝馬國明及視后林夏薇主演的《法言人》延續律政劇優勢,《破毒強人》胡定欣陳豪又聯手了。

每當變幻時,港劇市場變窄、觀眾審美變遷,繼續做港劇的人,要經受風雨兼程的顛簸,選擇留下的人,要忍受觀眾對優等生加倍的嚴苛。
但只要港劇依然在講述香港這座城市的悲歡離合,在演繹香港人的庸常世俗,說著一家人最要緊是整整齊齊的港劇,就依然有一種魔力,將故事繼續。
在變化的時代面前,固守「港味」只有窄路一條,但改變也意味著新的風險。
港劇,正在一步步走向新的未知之境,但變化才是永恒。TVB三屆視帝黎耀祥在《巾幗梟雄》中飾演的柴九說的好:「人生,有多少個十年?」

而另一位三屆視帝羅嘉良在《天地豪情》中飾演的大頭文的名言,則是一切變化的答案:什麼都可以輸,就是信心不能輸。